骨角雕/合浦角雕的基本介绍骨角雕(合浦角雕),时尚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的传统美术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合浦角雕是广西当地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美术,广西“三雕”之一。合浦角雕以虾蟹鱼、飞禽走兽等观赏性较强的工艺品为主,制作工艺复杂,取当...

骨角雕/合浦角雕的基本介绍
骨角雕(合浦角雕),时尚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的传统美术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
合浦角雕是广西当地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美术,广西“三雕”之一。合浦角雕以虾蟹鱼、飞禽走兽等观赏性较强的工艺品为主,制作工艺复杂,取当地牛角依其天然造型、纹理、颜色,历经10道以上工序才能加工而成。借助当地牛羊角为主要材料,经开料、削坯、精雕、组装成各类水族生物、飞禽走兽、花鸟草虫等工艺品,以立体圆雕的表现形式,玲珑剔透的雕工,逼真传神的成效与优雅自然的风格在中国传统美术中独树一帜。
合浦角雕技艺于2016年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21年5月24日,合浦角雕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遗产编号为Ⅶ-138。近年来,合浦角雕以旅游商品销售为契机,很大地促进了北海角雕产业、乡村经济的进步,村民们也从传承角雕技艺中获得了文化自信。
合浦角雕正通过创建角雕艺术馆、角雕技艺实训基地宣传和传承角雕技艺,以技艺传承带动乡村振兴。
商品特征
角雕艺人依据角料莹润如玉、薄则透明、弯而不折的特征,结合其天然形状、纹理进行设计,使用圆雕、平雕、浮雕、镂空、镶嵌等多种技法精雕细刻,有些部件甚至细如毛发、薄如蝉翼。构图上汲取国画虚实相间、疏密有致、工意结合等手法,富有艺术感染力。主要分为实用工艺类和观赏陈设类。
历史民俗
合浦角雕以牛角为主。据资料记载,在民间风俗中,牛角被觉得有辟邪、镇灾有哪些用途,早时是直接把它摆在家厅堂的显眼地方上,当作一种辟邪装饰品。明代开始,合浦有了牛角雕,当时只不过在牛角上刻上些简单的辟邪图案。到了清代,合浦牛角雕得到了进一步进步,图案结构艺术化,合浦牛角雕由刚开始的辟邪图腾转化成一门独特的民间传统工艺,不论是雕刻工艺还是作品造型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。
据《广西通志·二轻工业志》记载:“解放前,角雕多见于制作印章、梳子、发簪等。角雕工艺品生产始于解放后60年代。”1960年广东高州县(今高州市)成立角雕工艺厂,1964年合浦县廉州镇选派曾沛贤等6名常识年轻人赴高州学习,学成回来后创办了合浦县工艺美术厂,从此合浦开始了角雕工艺品的规模化生产。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后合浦的角雕商品曾停产过,1972年作为出口工艺品恢复了生产。在80年代主要靠出口,属鼎盛时期,90年代后合浦角雕生产主要靠内销。
在20世纪,广西合浦角雕技艺是在吸收了广东高州的角雕技法的基础上传承、革新和进步起来的。20世纪60年代,合浦县曾派知青赴高州专门学习角雕技艺,学成归来后创办了合浦县工艺美术厂,一直生产到今天。经过几十年的进步,合浦的牛角雕艺大家用我们的毅力和才智,形成了以镂空雕刻技艺为主体特点的合浦牛角雕工艺技术,在国内是独创,使合浦牛角雕工艺品生产技术在国内外具备领先地位。
做法
合浦角雕使用质地优良的广西水牛角,经过“选料—开料─削坯粗雕—打磨—粗磨—细磨—抛光—热处置造型—过蜡—组装成型”等主要工序加工而成。牛角的特征是硬而韧,薄则透明,弯而不折,可细雕如丝、薄如纸,是其他雕刻材料没办法代替的。合浦角雕以雕刻水族生物著称,借助明角的自然色泽与黑角和谐搭配,依据角质特征,运用镂空、镶嵌、浮雕、平雕、巧色手法,因材施艺;雕刻题材丰富,包含虾、蟹、鱼、鸟、虫、禽、兽、花、草、树等几百种,造型美观大方、优雅多姿;构图上吸取图画虚实相间、疏密有致、大胆取舍、工意结合等手法,艺术感染力强。
骨角雕/合浦角雕的获奖荣誉
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白耀华、钟文兰创作的角雕作品《鸿运当头》荣获2013年第48届全国工艺品“金凤凰”革新商品设计大赛金奖。
角雕作品《中国梦》获得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。